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兴安岭南麓区大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南麓区大豆种植过程中秸秆处理及土壤改良的相关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Straw Crushing and Plowing in the Daxing'anling South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809—2020《大兴安岭南麓区大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大豆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兴安岭南麓区范围内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的大豆秸秆粉碎后翻压还田作业。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技术手段,确保了技术措施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秸秆粉碎质量要求
标准指出,秸秆粉碎长度应控制在5-10厘米之间,且分布均匀。这样的要求能够保证秸秆充分分解,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作物生长。过长或不均的秸秆会影响后续耕作及作物出苗情况。
翻压深度与覆盖量
翻压深度建议为15-20厘米,同时要求秸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合理的翻压深度可以有效防止秸秆漂浮,增强其腐烂速度;而较高的覆盖比例则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
施肥配合管理
在实施秸秆还田时,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增施氮肥。具体而言,每公顷可追加尿素约30-45公斤。此举旨在弥补因微生物分解秸秆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短期氮素缺乏现象,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注意事项
标准特别强调,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过度依赖机械力量导致土壤压实问题,并且要注意选择晴朗天气开展作业以利于秸秆快速降解。此外,对于前茬作物残留物较多的情况,则需要先清理干净再进行秸秆处理。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南麓区大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作业参数指导,还兼顾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为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