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时氮肥合理配施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包括秸秆还田方式、氮肥用量及配施原则等。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管理。
Title:Ration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for Rice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58—2020 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合理配施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标准,它为水稻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范围”这一章节中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采用机械方式将水稻秸秆直接翻埋还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氮肥合理配施的水稻种植区域。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黑龙江地区的农业生产实践,考虑到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耕作习惯等因素制定而成。
其次,“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列出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例如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表示方法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本标准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在“术语和定义”里对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如“水稻秸秆还田”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将收获后的水稻植株残体覆盖或混入土壤中的一种农业措施;而“氮肥合理配施”则强调根据不同作物品种、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最佳的氮肥用量与施用时间。这样的定义有助于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内涵并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接下来是关于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要求。标准要求进行田间试验时需遵循随机区组排列原则,并设置至少三个重复处理以保证结果可靠有效。同时对于数据处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使用统计软件分析方差分析表,并根据F检验结果判断差异显著性等等。这些规定能够提高研究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方面的考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减少化肥流失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提倡采用缓释肥料或者分次施肥等方式来降低氮素淋溶损失率。同时鼓励农户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施肥方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最后,在附录部分给出了详细的表格资料,包括不同土壤类型下推荐的氮肥施用量范围、适宜播种期与插秧密度等内容。这些信息为农民朋友提供了直观实用的操作指南,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可以参照执行。
总之,《DB23/T 2558—2020 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合理配施技术规程》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技术规范,对于推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水稻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农业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好这项标准,共同促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