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津小站稻的收获、干燥、储藏和加工技术要求及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小站稻的生产、加工及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arvesting, Drying, Storage and Processing of Tianjin Xiaozhan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天津小站稻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稻米品种,其收获、干燥、储藏和加工环节对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对DB12/T 909-2019《天津小站稻 收获、干燥、储藏、加工技术》中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收获技术
5.1 收获时间
规定当稻谷籽粒含水量降至16%以下时即可开始收获。这一标准旨在避免因过早或过晚收获导致的产量损失或品质下降。过早收获可能导致籽粒未完全成熟,影响口感和营养成分;而过晚则可能增加病虫害风险及机械损伤率。
5.2 收割方式
推荐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分段式收获作业,并确保割茬高度控制在10cm至15cm之间。这样做既能减少土壤翻动带来的杂草种子混入,又能保护根系残体,有利于后续耕作与培肥地力。
干燥技术
6.1 初次干燥
初次干燥应采用低温慢速的方式,将水分含量降低到20%-25%左右。此阶段需特别注意通风条件良好,防止局部过热造成爆腰现象。
6.2 最终干燥
最终干燥目标是使稻谷达到安全储存标准(一般为13.5%)。可选用连续式烘干设备,在此过程中要密切监控温度变化,确保不超过40℃以保护淀粉结构完整性。
储藏技术
7.1 入库前处理
入库前必须对稻谷进行清选分级,去除杂质如石子、秸秆等异物。同时根据需要调整适当包装形式,比如采用防潮透气材质制成的编织袋装储。
7.2 环境控制
储藏环境要求相对湿度低于70%,温度维持在15℃~20℃范围内。定期检查粮仓密封性,及时排除湿气积聚情况,预防霉变发生。
加工技术
8.1 碾磨工艺
推荐采用多机组合式碾米生产线,通过精确调节各道工序参数来获得最佳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具体而言,头道碾白机压力不宜过大,以免过度碾削破坏胚芽组织。
8.2 包装与标识
成品包装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标签上须标明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此外还应注明是否添加了任何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
以上内容基于DB12/T 909-2019标准提炼而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中的各项规定,从而提升天津小站稻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