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设施、菌种制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金针菇的工厂化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Cultivation of Enoki Mushroom (Flammulina veluti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9/T 008-2019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为金针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将从选址与设施、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指出,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温室大棚的设计需满足保温、通风和光照调节的需求,同时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和电力供应设施。特别强调了温室内温度应能精确调控在5℃至25℃之间,湿度保持在85%-95%范围内,以确保金针菇生长环境的稳定性。
二、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是影响金针菇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规定,主料可选用棉籽壳、玉米芯或木屑等原料,辅料则包括麸皮、石膏粉和石灰等。所有原材料均需经过筛选、粉碎处理,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在60%-65%之间。此外,在灭菌过程中要确保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以彻底杀灭杂菌,保证培养基无害化。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接种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完成,使用专用工具将菌种均匀撒布于培养基表面,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200克左右。接种后转入恒温培养室进行发菌处理,期间需定期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温湿度条件。标准建议发菌期持续25-30天,当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基表面时即可进入下一阶段。
四、出菇管理
出菇阶段是决定最终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时期。首先需要降低温室温度至10℃-15℃,并适当减少光照强度,促使子实体形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喷雾装置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同时注意空气流通,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病害发生。另外,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采收时间,通常情况下,从现蕾到成熟大约需要7-10天。
总之,《DB4109/T 008-2019》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技术参数设定,为金针菇工厂化种植提供了全面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一致性与市场竞争力。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种植效率,还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