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从事生猪养殖、疫病防控及兽医技术服务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Mycoplasma Pneumonia DB4109/T 006-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9/T 006-2019《猪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是河南省濮阳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界定了猪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术语,如病原、易感动物等。这部分内容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各方对疾病有统一的认识。
2. 预防措施:标准强调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引入种猪时必须经过隔离检疫,并且需要检测支原体抗体。此外,还要求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诊断方法:标准规定了多种诊断手段,如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等。特别是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选择上,推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提高诊断准确性。
4. 治疗方案:对于发病猪只,标准建议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给出了具体的药物种类及使用剂量。同时强调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5. 疫苗接种:推荐在仔猪出生后尽早开始免疫程序,通常是在7日龄左右首次接种,并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完成后续接种。这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6. 应急处理: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要迅速上报主管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
7. 人员培训与管理:为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标准特别指出需要加强对养殖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猪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猪支原体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应急管理提供了全面指导,对于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