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轮状病毒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从事生猪养殖、兽医防疫及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rcine Rotavirus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9T 005-2019《猪轮状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是河南省濮阳市发布的关于猪轮状病毒病防治的技术性文件。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轮状病毒病的术语和定义、防控措施、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疫情报告与控制等内容。适用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围内猪轮状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 猪轮状病毒病: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等症状。
2. 预防接种:通过疫苗接种使猪群获得对猪轮状病毒病的免疫力。
三、防控措施
1. 免疫接种:养殖场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通常建议在仔猪出生后7-10天进行初次免疫,间隔2-3周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时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正确。
2. 卫生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饲养管理: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和饲料,增强猪群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 引种检疫:引进种猪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引入,并隔离观察至少30天。
四、诊断方法
1. 临床诊断:观察猪只是否有腹泻、呕吐、脱水等典型症状。
2. 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如ELISA)等,用于确诊。
五、治疗原则
1. 对症治疗:补充液体,防止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
2. 抗菌药物: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3. 中药辅助:可选用具有健脾止泻作用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六、疫情报告与控制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封锁等紧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实施有效的扑灭措施。
以上内容是对DB4109T 005-2019《猪轮状病毒病防治技术规范》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