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矮化叶用银杏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繁育、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矮化叶用银杏的高效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of Dwarf Leaf-use Ginkg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645-2019《矮化叶用银杏高效栽培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矮化型叶用银杏树种的种植管理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苗木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明确规定,用于栽培的银杏苗木必须来自经过检疫合格且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苗木高度应在30至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少于0.3厘米,并要求根系完整、分布均匀。此外,强调了苗木培育过程中应使用专用营养土,确保土壤pH值在6.0至7.5之间,以促进健康生长。
栽植密度与方式
为了实现高产高效,建议栽植密度为每亩110株左右。具体的栽植方式可以采用双行交错排列或单行直排,具体取决于地块条件和管理便利性。栽植时需注意保持适当的行间距(一般为2米)和株距(一般为1.5米),以便于后期管理和机械化操作。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是银杏栽培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在干旱季节要保证每周至少灌溉一次,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需增加浇水量。施肥方面,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春季追肥两次,每次施肥后应及时覆土浇水。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预防,标准提出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荐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辅以化学药剂喷洒作为辅助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内禁止使用任何农药,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修剪整形
定期修剪是维持树体结构合理性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标准建议每年冬季进行一次大规模修剪,去除枯枝、弱枝以及交叉重叠枝条。夏季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轻剪,促进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以上内容只是对DB51/T 2645-2019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具体生产情况灵活调整相关技术参数。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从事银杏种植的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