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驴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圈舍建设、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和常见疾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肉驴的规模化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at Donkey Breeding Managemen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867-2019《肉驴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控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肉驴养殖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饲料和饲喂
标准规定饲料应符合NY/T 33-2014的要求,确保营养全面且无污染。每日需提供充足的青干草,至少5公斤/头,同时根据体重补充精料,一般为体重的1%-1.5%。饮水要清洁充足,冬季水温不低于10℃。合理的日粮结构能保证肉驴健康成长,提高生产性能。
二、环境控制
驴舍温度宜保持在5-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通风良好但避免穿堂风,地面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消毒,每周至少一次,常用消毒剂包括生石灰、烧碱等。适宜的环境条件可减少疾病发生,提升养殖效益。
三、免疫接种
肉驴出生后20天左右开始免疫接种,首次使用驴瘟兔化弱毒苗,皮下注射2毫升。60天后再加强免疫一次。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进行一次补种。科学的免疫程序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保障驴群健康。
四、疾病防控
一旦发现疑似病驴,应立即隔离观察,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须符合兽药管理条例要求,休药期按说明书执行。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包括饲养管理、免疫接种、发病及治疗情况等信息。这些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降低损失风险。
五、繁殖管理
种公驴与母驴比例以1:20-25为宜,配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妊娠期约360天,产前一个月增加优质饲料供给。分娩时专人看护,产后加强护理。良好的繁殖管理是维持驴群稳定发展的基础。
以上条文涵盖了从饲料到环境再到繁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完整的肉驴饲养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对于提高肉驴养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