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及测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683-2019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系统架构与功能要求
5.1.1 系统架构
该部分明确了乘客信息系统(PIS)应采用分布式架构,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系统由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明确的功能划分,例如控制中心负责信息发布和管理,车站子系统负责本地信息展示,车载子系统则提供列车内的信息服务。
解读:这种架构设计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响应并调整信息内容。各子系统的独立性也便于后期维护和技术升级。
信息发布与显示
5.2.1 信息发布
规定了信息发布的内容类型、发布流程及权限管理。包括日常运营信息、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信息以及广告等商业信息。强调信息发布需经过严格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且符合法律法规。
解读:严格的发布流程和权限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错误信息的传播,保障公众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合理安排各类信息的比例,既能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又能兼顾经济效益。
设备选型与安装
5.3.1 设备选型
要求设备的选择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对于显示屏、服务器等关键设备,还特别提到需要考虑其耐用性和维护便利性。
解读:合理的设备选型是保证整个PIS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不仅降低了故障率,还能减少后续维护成本。此外,考虑到未来可能的技术进步,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
5.4.1 网络安全
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系统部署以及定期的安全审计。
解读:随着信息化程度加深,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施多层次的安全策略,可以有效抵御外部攻击,保护系统内敏感数据不被泄露或篡改,从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公共利益。
以上只是对DB11/T 1683-2019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