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及产后处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ull-process Mechanization of Potato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036-2017《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生产的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残膜回收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适用于新疆地区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一、耕整地
标准中指出,耕整地应达到“深、平、细、净”的要求。具体来说,“深”是指耕作深度需保持在25-30厘米之间,以利于根系生长;“平”是要求土地平整,避免积水或漏播现象;“细”指的是土壤颗粒要细腻均匀,便于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净”则是指清除田间的石块、杂草等杂物。此外,还强调了在作业前应对农机具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二、播种
关于播种部分,标准明确了适宜的播种期为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播种,最适温度范围为15-20℃。播种行距设定为60-70厘米,株距则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播种深度宜为8-10厘米,并且要求做到“下种均匀、覆土严密”,以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同时,还提出了使用带有施肥装置的精量播种机进行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作业的要求,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阶段,标准特别强调了灌溉的重要性。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供水,既节水又高效。对于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结合化学药剂喷洒的方式来进行综合防控。另外,在此期间还需定期巡查田块,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收获
收获期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当大部分植株叶片变黄脱落、块茎停止膨大时即可进行采收。收获机械应具备良好的捡拾性能,能够有效分离泥土和其他杂质。收获后应及时将产品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分级包装入库保存。
五、残膜回收
最后,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农用地膜必须得到妥善处理。为此,《规程》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回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固定回收点、鼓励农民参与等方式来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