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作物秸秆饲用价值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作物秸秆作为饲料资源的评价及开发。
Title: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Feed Value of Crop Straw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632-2018《作物秸秆饲用价值评价指南》是一项关于如何科学评估作物秸秆作为饲料使用价值的地方标准。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主要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等的饲用价值评价。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和地域限制。
2. 术语和定义:
- 饲用价值:指作物秸秆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方面的潜力。
- 消化率:衡量秸秆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程度。
- 适口性:描述动物对秸秆的喜爱程度。
3. 采样与制备:
- 样品应在作物收获后立即采集,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和保存。
- 样品需均匀混合并分装,确保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 营养成分检测:
- 包括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指标的测定方法。
- 每种成分的具体检测步骤和技术要求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5. 饲用价值评价指标:
- 通过综合考虑上述营养成分及消化率、适口性等因素来评定秸秆的饲用价值。
- 不同类型的秸秆有不同的评分体系,便于使用者快速判断其适用性。
6. 安全性和卫生质量控制:
- 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了严格限定。
- 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秸秆饲料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7. 信息记录与报告:
- 所有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应完整保存至少两年。
- 最终报告应当详尽清晰地列出各项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的主要框架,对于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还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促进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