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质中粪大肠菌群的光度法测定方法,包括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测定步骤、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fecal coliforms - Photometric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787-2019《水质 粪大肠菌群测定 光度法》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采用光度法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质量控制等内容。以下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此范围明确了光度法适用的水体类型,为检测提供了依据。
【原理】
粪大肠菌在特定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释放β-半乳糖苷酶,分解荧光底物产生荧光物质。通过测量荧光强度确定样品中粪大肠菌群数量。这一原理解释了检测方法的基本科学依据。
【试剂与材料】
使用的试剂包括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等。这些试剂的选择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严格按照要求配置。
【仪器设备】
需配备恒温培养箱、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设备。仪器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应定期校准维护。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样品应在4℃下避光保存,并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采样容器要清洁无污染,确保样品真实性。
【分析步骤】
取适量样品加入培养基中,在36℃±1℃条件下培养24h±2h。培养结束后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粪大肠菌群数量。此步骤是整个检测的核心环节,需严格操作。
【结果计算】
按照公式N=(F-F0)/S×1000计算粪大肠菌群数量。其中N为每升水样中粪大肠菌群数,F为样品荧光强度,F0为空白试验荧光强度,S为单位荧光强度对应的菌群数。准确计算是获得可靠检测结果的关键。
【质量控制】
每次检测应同时做空白试验、标准曲线验证及平行样测定。空白试验值应低于检出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不低于0.995,平行样相对偏差不大于10%。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以上是对DB37/T 3787-2019标准中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