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燕山丘陵农牧交错区耕地质量分级的原则、方法和保护利用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燕山丘陵农牧交错区耕地质量的评价、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ding and Conservation of Arable Land Quality in the Yan Mountain Hilly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786—2019 燕山丘陵农牧交错区耕地质量分级与保护利用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特定区域耕地质量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耕地质量分级原则
规程明确指出,耕地质量分级应以土壤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及生态环境承载力为主要依据。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盐分含量等指标被列为首要考量因素。例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耕地应归为低等级,而高于3%的则可评定为高等级。这一分级方法有助于精准识别不同地块的资源禀赋和改良潜力。
土壤肥力提升措施
在土壤肥力提升方面,规程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建议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科学施肥方案,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并控制化肥施用量。特别提到,氮磷钾比例应保持在1:0.5:0.5左右,同时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相匹配。
农牧结合模式
鉴于燕山丘陵地区独特的农牧交错特征,规程提出了“以牧促农、以农养牧”的复合经营模式。通过发展草食畜牧业,既能有效消纳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又能为农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源。具体操作上,要求建立完善的轮作休耕制度,避免因过度放牧或单一耕作导致的土地退化。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规程还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构建多层次植被覆盖体系。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上是对《DB15/T 1786—2019 燕山丘陵农牧交错区耕地质量分级与保护利用技术规程》部分核心内容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