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疫情监测、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从事牛养殖、疫病防控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ycoplasma Bovis Pneumon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692-2018牛支原体肺炎防控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技术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预防措施
1. 养殖场布局:养殖场应实行“人畜分离、分区饲养”,确保不同区域之间有明确界限,避免交叉感染。生活区、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应分开设置,并保持适当距离。
2. 引种管理:从无疫区引进牛只时,必须提供有效的检疫证明,并在隔离舍内观察至少3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同时,定期对种公牛进行检测,确保其不携带病原。
二、日常管理
1. 卫生消毒:圈舍及周边环境需每日清扫一次,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种类和浓度。
2. 饲养密度控制:成年牛每头占用面积不得少于6平方米,犊牛则不低于2平方米。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免疫接种
1. 疫苗选择与使用:选用经过批准的牛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首次免疫应在犊牛出生后45-60日龄开始,间隔21天加强一次;成年牛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2. 注射部位检查:注射前要仔细检查牛只皮肤状况,确保无破损、炎症等情况。注射完成后应对针孔处进行简单包扎以防感染。
四、监测与诊断
1. 定期检测: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每次诊疗过程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采集样本送至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确诊。
2. 实验室检测方法:推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主要筛查手段,必要时可结合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验证阳性样品。
五、应急处置
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封锁疫点,限制人员流动;
- 对患病动物实施隔离治疗;
- 加强全场消毒工作;
- 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接受指导。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