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荸荠组培苗两段育苗的术语和定义、育苗场地要求、育苗基质、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荸荠组培苗的两段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wo-stage Nursery of Taro Cultured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671-2018《荸荠组培苗两段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荸荠组培苗的两段育苗技术流程,确保种苗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两段育苗”这一概念:即将组培苗分为初代培养与扩繁阶段和田间移栽阶段两个部分进行培育。这种分段方式有助于提高种苗适应性和成活率。
2. 初代培养环境要求
在初代培养阶段,对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温度应控制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上,光照强度建议为2000勒克斯左右。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组培苗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3. 移栽前准备
在将组培苗移栽至大田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消毒处理、基质选择以及肥料施加等环节。标准特别强调了基质的选择应当以疏松透气为主,并且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避免病原菌传播。
4. 移栽后的管理措施
移栽后进入田间管理期,此期间需注意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灌溉时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当表层土壤干燥时再浇水,切勿积水。同时定期检查植株是否有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
5. 收获标准
关于收获时间及标准,标准规定当大部分叶片变黄且地下球茎完全成熟时即可采收。此时每个球茎重量一般应在50克以上,外观无明显损伤或病变。
以上就是对DB45/T 1671-2018《荸荠组培苗两段育苗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遵循该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荸荠种植的整体水平,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