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桂慈1号慈姑的产地环境、种苗选择与处理、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桂慈1号慈姑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ui Ci No.1 Taro (DB45T 1757-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57-2018《桂慈1号慈姑栽培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慈姑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
- 条文规定应选用经过审定的“桂慈1号”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特点。选择种株时要求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且块茎大小均匀。
2. 播种前准备
- 土壤处理:要求土壤深耕细耙,确保土层疏松。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复合肥。
- 种子处理:播种前需将种株浸泡于清水中约24小时,然后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浸种10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
3. 田间管理
- 定植密度:一般每亩定植6000至8000株,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20厘米。
- 水分管理:保持田间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生长旺盛期需保证充足水分供应。
- 追肥:在慈姑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追施一次氮肥,促进分蘖;在开花结果期追施磷钾肥,提高果实品质。
4. 病虫害防治
-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和黑粉病,可用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喷雾预防。
- 常见虫害包括蚜虫和地下害虫,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使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
5. 采收
- 采收时间通常在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 采收时注意不要损伤块茎,以免影响商品价值。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采收的关键环节,遵循这些条文有助于提高“桂慈1号”慈姑的栽培质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