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晚稻寒露风防御的术语和定义、防御原则、栽培管理措施、气象监测与预警及应急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生产中寒露风灾害的防御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d Dew Wind in Late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89-2018晚稻寒露风防御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应对晚稻在寒露风天气条件下的生长风险,保障粮食安全。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寒露风定义与危害分析
寒露风是指秋季冷空气侵袭导致气温下降,通常出现在寒露节气前后,对晚稻的抽穗、扬花及灌浆结实阶段造成显著影响。规程明确指出,当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22℃时即视为寒露风天气。这种低温环境会引发水稻开花受阻、结实率降低以及空秕粒增多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减产达30%以上。因此,及时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至关重要。
防御策略与技术要点
规程提出了综合性的防御方案,主要包括农业措施、生物技术和化学调控三个方面:
# 农业措施
1. 合理布局种植:规程建议将晚稻种植区域尽量安排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段,避免低洼易积水处,以减少寒露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2. 适时播种育秧:通过调整播种期确保晚稻在寒露时节仍处于适宜的生育阶段,一般要求抽穗扬花期避开低温时段。
3. 田间管理优化:包括深水护苗、浅水分蘖等方法,在寒露风来临前保持田面湿润,提高土温;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植株抗逆性。
# 生物技术应用
规程鼓励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等来促进稻谷发育。此外,还提倡利用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根系活力,从而间接增强作物抵御寒冷的能力。
# 化学调控手段
对于已经受到寒露风侵害的晚稻田块,规程推荐采用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方式补充营养,并配合使用防冻剂减轻低温伤害。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刺激细胞分裂,加快新陈代谢过程,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监测预警系统构建
为了更精准地掌握寒露风动态并提前做好准备,规程强调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具体做法包括设置专用观测站定期记录气温变化趋势;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不同区域内的风险分布图;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实地调查评估,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总之,《DB45T 1789-2018晚稻寒露风防御技术规程》从理论到实践都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不仅涵盖了传统经验总结,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对于提升广西地区晚稻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