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力楠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火力楠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chelia macclurei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火力楠是一种重要的乡土珍贵树种,其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75-2018为规范火力楠的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苗木选择方面,规程明确要求使用健康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容器苗或裸根苗,苗高应在30-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小于0.5厘米。这确保了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适应性。
其次,在整地环节,规程强调要进行深耕细作,深度控制在30-40厘米。同时要求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为底肥,以满足火力楠早期生长的需求。
关于造林密度,规程推荐的初植密度为每公顷1600-2200株,具体可根据立地条件适当调整。合理的密度既能保证个体间有足够空间发展,又能形成适宜的林分结构。
在抚育管理上,规程指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保持造林地无杂草覆盖。同时提倡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第一年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约100克,以后逐年增加,直至稳定于每株400-500克。
此外,规程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于常见的炭疽病、尺蠖等病虫害,应定期巡查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选用低毒高效的药剂进行喷洒。
最后,在采伐利用方面,规程建议首次间伐宜在造林后8-10年进行,目的是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木材质量。间伐强度控制在20%-30%,保留优势木继续生长。
以上是DB45/T 1775-2018火力楠栽培技术规程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能为实际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