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原则、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经营效果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sson Pine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773-2018 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广西地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林地选择与造林
条文:4.1 林地选择
标准规定,林地应选择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缓地带。避免选择易受水土流失影响的陡坡地和风蚀严重区域。这一要求确保了马尾松幼苗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解读:合理的林地选择是成功造林的基础。土壤条件直接影响树木的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拟造林地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厚度、pH值等指标,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二、种苗培育
条文:5.2 种子处理
标准指出,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此外,还应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解读: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功与否。通过严格的种子处理程序,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同时做好记录,以便追溯和管理。
三、抚育管理
条文:6.3 抚育措施
标准强调,每年至少进行两次抚育作业,包括除草、松土和施肥。特别是在幼林阶段,要特别注意保持林地清洁,防止杂草争夺水分和养分。
解读:定期的抚育管理对于维持马尾松健康生长至关重要。除草和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而科学施肥则能补充树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建议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制定具体的抚育计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干扰自然生态系统。
四、病虫害防治
条文:7.2 病虫害监测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巡查林区,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一旦确认发生病虫害,应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解读:病虫害是影响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有助于早期预警,减少损失。在选择防治方法时,应当优先考虑环保型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及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