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沙金矿采矿迹地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求、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及检查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沙金矿采矿迹地的樟子松造林及生态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berian Pine Afforestation in placer gold mine reclamation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18—2019《沙金矿采矿迹地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沙金矿开采后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沙金矿采矿迹地采用樟子松进行人工造林的作业。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技术措施在特定条件下实施,避免因环境差异导致的技术失误。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采矿迹地”、“樟子松”等术语进行了定义。“采矿迹地”指因沙金矿开采活动形成的裸露地表;“樟子松”特指经过优选培育用于生态修复的树种。这些定义为后续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三、造林前准备
1. 土壤改良:要求对采矿迹地进行深翻处理,深度不低于40厘米,并施加有机肥,每公顷不少于30吨。这一步骤旨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整地方式:推荐采用水平阶整地法,阶面宽度应保持在1.2米左右,以利于水分保持和植物生长。
四、苗木选择与处理
1. 苗木规格:规定用于造林的樟子松苗木高度应在30至50厘米之间,地径不小于0.5厘米。
2. 苗木处理:栽植前需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去除损伤部分,同时用生根粉溶液浸泡2小时,以促进成活率。
五、造林方法
1. 栽植密度:建议株行距为1.5米×2米,每公顷栽植约333株。
2. 栽植时间:最佳栽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新梢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
六、抚育管理
1. 浇水施肥:造林后第一年需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每年至少两次;结合施肥,每次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50克。
2.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树木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时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沙金矿采矿迹地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从造林前准备到后期管理都给出了详尽指导,对于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