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风化岩基质溪流测流堰的选址、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风化岩基质进行溪流测流堰建设的工程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Flow Measurement Weirs in Weathered Rock Matrix Stream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510—2019风化岩基质溪流测流堰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在风化岩基质环境下建设溪流测流堰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对于确保测流堰的施工质量、提高测量精度以及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一些重要的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材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用于建造测流堰的主要材料应为天然石料或混凝土预制件,并且要求这些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此外,对于石料的选择还特别强调了其风化程度不应超过二级,即表面轻微剥落但内部结构仍然紧密。在材料处理方面,标准指出所有使用的石料在安装前都必须经过清洗以去除尘土和其他杂质,而混凝土预制件则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控制配合比,并且在浇筑完成后要进行不少于7天的标准养护。
基础处理
基础处理是确保测流堰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标准的要求,在开始任何施工之前,都需要对基底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查、地下水位测定等。如果发现基底存在软弱层或者不稳定因素,则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换填法、夯实法等。另外,对于风化岩基质来说,由于其自身特性可能导致不均匀沉降,因此在基础开挖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坡度平顺,避免出现陡坎现象。
构造形式及尺寸
关于测流堰的具体构造形式,本标准推荐使用矩形薄壁堰作为首选方案。这种类型的堰体不仅结构简单易于施工,而且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稳定的流量数据。对于矩形薄壁堰的设计尺寸,标准给出了详细的参数范围,例如堰顶宽度应在0.5米至1.5米之间,堰口高度不得超过0.8米等。同时,还规定了上下游水位差不宜大于1.5米,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
安装与调试
安装过程中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最终能否获得可靠的数据记录。为此,标准对安装流程做出了明确指示:首先确定好位置后进行精确放样;其次按照既定顺序逐层铺设石料或放置预制构件;最后通过调整垫层厚度来保证整个堰体水平。在完成初步安装之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调试工作,比如校准仪器设备、模拟水流条件测试等,只有当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以上就是针对《DB23/T 2510—2019风化岩基质溪流测流堰建设技术规范》中几个核心部分所做的简要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