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砖)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再生骨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混凝土砌块(砖)。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crete Blocks (Bricks) Made from Recycled Aggreg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Q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170-2019《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砖)技术要求》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砖)的生产、检测及应用。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对标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原材料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再生骨料应来源于建筑废弃物,且需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工艺达到一定粒径和级配要求。对于再生骨料的性能指标如含水率、吸水率等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例如,再生骨料的含水率不得超过5%,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后续拌合过程中混合料的稳定性。此外,再生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力学性能
在力学性能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强度等级划分以及相应的最低抗压强度值。比如,用于承重结构的砌块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MU15级别,这意味着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至少要达到15兆帕以上。同时,还强调了抗折强度的要求,这对于提高砌块的整体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尺寸偏差与外观质量
尺寸偏差直接影响到砌筑施工的质量。标准规定了长度、宽度和高度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并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缺陷。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砌块的上下两面应当平行并且垂直于侧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几何形状不规则而导致的砌筑困难。
环保性能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标准特别关注了产品的环保特性。其中包括放射性核素限量、游离氧化钙含量以及氯离子含量等方面。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安全以及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例如,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指数Ir应小于等于1.0,以防止可能存在的辐射危害。
检验规则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标准制定了严格的检验程序。包括出厂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条件以及抽样方法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产品需要定期接受型式检验,而当生产工艺发生重大改变时,则需重新进行全面检测。
综上所述,《再生骨料混凝土砌块(砖)技术要求》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而且充分体现了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不仅可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还能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