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范围内新建、改扩建公路隧道工程的监控量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of Highway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958-2019《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明确指出,监控量测是确保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并且需要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决策。例如,第3.1.3条规定了量测频率,初期支护阶段每天至少一次,二次衬砌完成后每三天至少一次,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1 地表沉降观测
地表沉降观测对于评估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规程中提到,在距离隧道中心线两侧3倍洞径范围内布设观测点。第4.1.5条强调,当发现地表沉降速率超过限值时,应立即停止掘进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此规定旨在防止因沉降过大而导致地面建筑物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5.2 初期支护内力监测
为了保证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必须对其内力状态进行有效监测。依据第5.2.4条的规定,应在拱顶、边墙及仰拱等关键部位安装应力传感器。同时,还应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数据采集准确可靠。此外,当监测到的应力值接近设计允许的最大值时,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或加强支护措施。
6.1 隧道位移量测
隧道位移量测直接反映了围岩稳定性情况。规程指出,水平收敛量测点应设置在距掌子面1-2米处,垂直位移量测点则需位于隧道底部。按照第6.1.7条的要求,若连续两天的位移增量大于某一阈值,则视为异常状况,此时应暂停施工并对围岩加固。这一规定为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以上只是规程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工程特点全面考虑。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程,从而保障公路隧道建设的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