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在酸性旱地生产过程中的选址、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关键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酸性旱地的花生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anut Production in Acidic Dr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937-2019《花生酸性旱地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花生种植在酸性土壤和干旱环境下的专门技术规范。以下为规程中的关键内容及其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选用抗旱性强、适应酸性土壤的优质高产品种。如桂油粘、粤油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耐贫瘠能力,能够在pH值较低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二、整地施肥
要求深耕细耙,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30吨,并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同时要注意增施钙肥,可撒施石膏或过磷酸钙,每公顷用量150-225公斤。
三、播种技术
适宜播期为春季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穴播方式,行距35-40厘米,穴距18-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覆土后适当镇压。
四、田间管理
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开花下针期要保持土壤湿润,遇旱应及时灌溉。结荚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可追施尿素150-225公斤/公顷。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立枯病、锈病和蛴螬等。立枯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锈病发生初期喷施三唑酮类药剂;蛴螬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撒施防治。
六、采收与贮藏
当植株大部分叶片变黄脱落,果壳颜色转为灰白色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水分含量降至10%以下方可入库贮藏。
该规程为提高花生在酸性旱地上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改善花生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