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风组培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山风组培苗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Shanfeng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855-2018山风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风组培苗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术语
标准适用于山风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其中,“山风”是指特定植物品种,“组培”即组织培养技术。该标准明确了适用对象及基本概念,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环境条件
要求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2℃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5%~75%,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光照周期为12h/d。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需严格监控以保证最佳生长状态。
三、材料准备
外植体选择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枝条,长度约3~5cm。消毒处理时先用70%酒精浸泡30s,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此步骤旨在去除表面微生物污染,提高成活率。
四、培养基配制
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0.5mg/L、NAA 0.1mg/L作为诱导剂。蔗糖浓度设定为3%,琼脂粉浓度为6g/L。pH值调整至5.8±0.2。通过调节激素比例可以有效促进芽点分化与增殖。
五、继代培养
首次接种密度为每瓶1~2个芽,之后每次增殖倍数控制在3~5倍。当幼苗长至3~5cm时转入生根培养基。这一过程需要定期观察记录生长状况并及时分瓶,避免过度拥挤影响发育。
六、炼苗移栽
将经过充分生根的试管苗移至基质中进行适应性锻炼。基质选用泥炭土:珍珠岩=3:1混合物,保持湿润但不积水。每日喷雾补充水分,持续7~10天后可完全脱离温室环境。
七、质量检测
成品苗需符合以下指标:高度≥10cm、叶片数≥6片、根系发达完整。同时还要检测是否有病原菌残留以及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只有达到上述要求的产品才能投入市场销售。
八、档案管理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来源、操作流程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这不仅有助于追溯问题根源,还能为企业积累宝贵经验数据。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原料选取到最终产品出厂全过程的关键环节。遵循本标准能够显著提升山风组培苗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从而获得更高品质的商品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