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港工程中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的定量设计原则、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海港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控制。
Title:Code for Quantitative Design of Durability of Concre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n Marine Port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海港工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定量设计规范》(DB45/T 1828-2018)是专门针对海港工程中混凝土材料和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广西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规范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耐久性设计原则
条文解读:
规范强调了耐久性设计应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环境作用等级、混凝土结构类型及使用功能等因素。设计时需确保结构在预期使用年限内满足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
2. 环境作用等级划分
条文解读:
根据海洋环境的不同影响因素,将环境作用分为五个等级(E1至E5)。例如,E3级适用于浪溅区,要求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和抗冻性能。设计时必须明确工程所处的具体环境作用等级,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措施。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条文解读:
对于海港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水胶比控制: 最大水胶比不应超过0.40。
- 矿物掺合料使用: 推荐掺加粉煤灰或矿渣粉等活性掺合料,其掺量一般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50%。
- 引气剂应用: 在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使用的混凝土中宜加入引气剂,引气量控制在3%-6%之间。
4. 钢筋保护层厚度
条文解读:
钢筋保护层厚度直接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规范建议:
- 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最小保护层厚度,如E3级浪溅区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为50mm。
- 对于预应力构件,保护层厚度还需考虑张拉端和锚固端的特殊要求。
5.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条文解读:
为了防止氯离子侵蚀,规范提出了具体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指标。例如,采用电通量法测试时,E3级浪溅区混凝土的电通量值不宜大于1000C。此外,还鼓励采用高性能混凝土(HPC)来提高抗氯离子渗透能力。
6. 施工质量控制
条文解读: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程,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平整度。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温度裂缝产生。同时,要加强养护管理,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和后期耐久性。
总结
DB45/T 1828-2018规范为海港工程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设计指导,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耐久性设计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各条文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在具体项目实施前,设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规定,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