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糖料甘蔗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地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地块选择、种茎准备、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糖料甘蔗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地的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rect Supplementary Planting of Sugarcane Setts in Ratoon Sugarcane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819-2018 糖料甘蔗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地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糖料甘蔗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地的栽培技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宿根蔗”这一核心概念。宿根蔗是指在上一季收获后,保留部分地下茎继续生长的新植株。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育苗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
栽培环境要求
标准规定了适宜宿根蔗生长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pH值应在5.5至7.5之间。此外,种植区域需具备良好的灌溉设施,以确保水分供应充足。
种茎选择与处理
在种茎的选择上,标准强调选用健康无病害、芽饱满且粗壮的种茎作为补种材料。种茎长度应在30厘米以上,并且每个种茎至少保留两个健壮芽点。种茎处理时需要去除老叶和根部残余物,同时用杀菌剂浸泡消毒10-15分钟,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补种方法
根据标准,补种时应将种茎斜插入土中,深度约为种茎长度的三分之二。行距控制在90-120厘米,株距保持在30-40厘米。补种完成后立即浇透水一次,促进种茎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生根发芽。
田间管理
标准还对田间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定期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适时追肥,通常在新梢长出4-6片真叶时施用第一次肥料,以后每隔一个月追肥一次;以及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建议使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同时结合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杀成虫。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45T 1819-2018》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栽培指导,而且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帮助农户提高产量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