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广东茶园生态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土壤管理、茶树种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茶园的生态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Title: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Tea Gardens in Guangdong (DB44T 2209-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2209-2019《广东茶园生态管理技术良好规范》是一项地方性标准,旨在指导广东地区茶园的生态化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茶园选址与规划
标准要求茶园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具体来说,茶园周边500米范围内不应有工业排放源和生活污水排放点。此外,茶园布局需考虑地形地貌,确保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适宜的坡度,以防止水土流失。
2. 土壤管理
要求定期检测土壤肥力和pH值,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如绿肥、农家肥等,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同时,鼓励采用生草栽培技术,通过种植覆盖作物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强调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控制病虫害。例如,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害虫数量,设置诱虫灯捕捉害虫。对于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优先选用低毒、高效的药剂,并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剂量。
4. 茶树修剪与采摘
规定茶树修剪应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高度一般为30-50厘米,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分枝。采摘时应遵循“采养结合”的原则,留叶量不得少于总叶量的三分之一,保证茶树有足够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5. 环境保护措施
要求茶园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原生植被,作为生态屏障,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禁止在茶园内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除草。此外,还应对茶园周边的水资源进行保护,避免化肥和农药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
这些条文从选址、土壤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对茶园生态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推动广东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