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郑州市地铁反恐怖防范管理的基本要求、人员防范、实体防范、技术防范、应急管理及培训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郑州市行政区域内地铁的反恐怖防范管理工作。
Title:DB4101T 9.2-2019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Part 2: Subway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1T 9.2-2019《反恐怖防范管理规范 第2部分:地铁》是河南省地方标准,专门针对地铁领域的反恐防范工作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组织机构与职责
- 标准要求地铁运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反恐怖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反恐怖防范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 各部门需明确各自的反恐职责,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例如,安检部门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技术部门负责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
2. 人员培训
-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反恐怖防范知识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恐怖主义的基本概念、识别可疑行为、应急处置流程等。
-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反恐教育,并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 设施设备
- 地铁车站内应配备必要的反恐器材,如防爆毯、防暴盾牌等,并确保这些器材处于良好状态。
- 安检设备需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校验以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应设置足够的安检通道,减少乘客等待时间,避免因拥堵引发其他安全问题。
4. 信息报告与沟通机制
-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现恐怖活动迹象或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息畅通。
-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级别事件下的处理程序及责任人,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5. 日常巡查与评估
- 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整个地铁网络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每个区域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巡查。
- 定期对反恐怖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相关策略。
以上条文旨在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地铁系统的整体抗风险水平,保障公众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