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驴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场址选择、圈舍建设、饲料与喂养、卫生防疫及常见疾病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驴的规模化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onkey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776-2019《驴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驴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饲料与营养
标准中明确指出,驴的日粮应包含粗饲料、精饲料和青绿饲料。其中,粗饲料应占日粮总量的60%-70%,以保证驴的消化系统健康。精饲料则需根据驴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比例,幼龄驴的精料补充料蛋白质含量应在16%-18%之间,而成年驴则为12%-14%。这一规定有助于满足驴在不同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2. 饮水管理
饮水对于驴的健康至关重要。标准建议每天至少提供两次清洁的饮用水,并确保水源无污染。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增加供水频率,防止脱水现象的发生。此外,在冬季低温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水温过低影响驴的饮水量。
3. 环境控制
养殖环境直接影响驴的生产性能。标准要求圈舍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15℃-25℃)和湿度(50%-70%)。同时,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圈舍卫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合理规划圈舍布局,如分设活动区、休息区和喂食区,也有助于提高驴的生活质量。
4. 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是驴养殖中的关键环节。标准强调,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免疫档案,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定期开展驱虫工作,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报告兽医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5. 繁殖管理
对于繁殖母驴,标准提出要关注其发情周期,适时配种。通常情况下,母驴的最佳配种年龄为1.5岁至3岁,每次配种间隔时间为18-24小时。此外,还应注意观察妊娠期母驴的行为变化,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确保胎儿正常发育。
通过遵循这些具体的技术要求,养殖户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照顾驴群,从而实现高效、健康的养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