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程序、种植要求、观察与鉴定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小麦品种纯度的田间种植鉴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eld Small Plot Planting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Variety Pur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DB14/T 124-2019)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规范小麦品种纯度的田间鉴定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通过审定或登记的小麦品种,在田间小区种植条件下进行纯度鉴定。这意味着无论是在试验阶段还是推广使用过程中,只要涉及小麦品种的纯度问题,都可以参照此标准执行。
鉴定条件与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规定了鉴定时所需的自然条件和操作环境。例如,要求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且无明显障碍物影响光照的地方作为试验地,并确保试验期间天气状况良好,避免极端气候对结果造成干扰。这些措施有助于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在样品采集环节,标准强调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随机抽取样本,并且每个样本的数量应足够大以反映总体情况。同时指出,在样品运输及保存过程中需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伤或污染,以免影响后续检测工作的开展。
鉴定方法
标准提出了多种可用于小麦品种纯度鉴定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形态学特征比较法、分子标记辅助法等。其中,形态学特征比较法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对植株高度、叶片形状等外部性状进行观察来判断是否符合目标品种的标准;而分子标记辅助法则利用DNA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此外,还鼓励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数据记录方面,标准要求详细记载每次试验的相关信息,如日期、地点、天气状况等,并妥善保存所有原始资料以便复查。数据分析部分则建议采用统计学原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结果报告
最后,在完成全部鉴定程序后,应当及时撰写总结报告,内容涵盖整个过程概述、发现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这份报告不仅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便于行业内交流学习。
总之,《小麦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规程》(DB14/T 124-2019)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小麦品种纯度鉴定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对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推动种业科技进步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