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薯种薯产地检疫的技术要求、检疫程序、结果判定和检疫处理。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红薯种薯的产地检疫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rigin Quarantine of Sweet Potato Seed Pot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86—2018 红薯种薯产地检疫技术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确保红薯种薯的健康和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检疫对象与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红薯种薯产地检疫的主要对象是危害红薯生长的病害和虫害。这些包括但不限于黑斑病、根腐病以及甘薯天蛾等。检疫的目标在于防止这些有害生物通过种薯传播,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2. 检疫程序
- 调查与监测:要求在种薯生产期间定期进行田间调查,记录可能存在的病虫害情况。这一步骤对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 样品采集与检测:规定了如何正确采集样本,并详细说明了实验室检测方法。例如,使用显微镜检查病原体的存在与否。
-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出口或种植的标准。如果发现任何不合格项,则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受影响区域。
3. 处理措施
当检测到病虫害超标时,标准提供了多种处理方案:
- 对于轻度感染区,建议采用物理隔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 若严重感染,则需要彻底销毁受污染的种薯,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再次发生。
4. 记录保存
强调所有检疫活动及相关信息都必须准确记录并妥善保存至少两年以上。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追踪问题来源,也为未来类似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5. 培训与教育
最后,还特别提到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本标准内容及操作流程,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以上是对《DB5206/T86—2018 红薯种薯产地检疫技术规范》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度解析。遵循此标准可以有效提升红薯种薯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