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兰察布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in Wulanchabu Pot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乌兰察布马铃薯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5/T 1723-2019)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个方面对马铃薯病虫草害的防控措施进行了规范,旨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农业防治
标准要求在种植前要进行深耕翻土,深度不低于30厘米,以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同时,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尤其是与茄科作物轮作,推荐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播种时选用无病种薯,采用种薯消毒处理,如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或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生长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合理灌溉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包括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和灯光诱杀等。在棚室栽培中应安装40目以上的防虫网,防止外界害虫侵入。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成虫,每亩放置30-40块为宜。此外,在成虫羽化高峰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每30-50亩安装一盏。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可以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释放赤眼蜂防治马铃薯瓢虫卵。推广应用Bt乳剂、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替代高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同时,推广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这些药剂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最后手段,需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规定。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霜脲·锰锌悬浮剂,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沟施,每亩用量2-3公斤。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使用后至少间隔20天才能采收,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中关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条文解读,希望对种植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