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榉树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选择与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利用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榉树的人工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ech Tre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榉树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144-2018)是浙江省地方标准,为榉树的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重点解读该规程中的关键内容。
规程中明确指出榉树育苗时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层深厚的地块作为圃地,并要求圃地在播种前进行深翻并施足基肥。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土壤条件能够促进榉树幼苗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
关于榉树的播种时间,规程建议春季为最佳时期。在播种过程中需注意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催芽等环节,以确保种子发芽整齐一致。此外,还强调了播种后的管理措施,如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及定期除草,这些都有助于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对于榉树的大田移栽,规程提出了具体的规格要求。苗木的高度应在50厘米以上,地径达到0.6厘米左右。同时,还规定了起苗时要带土球,并且土球直径应不小于苗木高度的一半。这样的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对根系的损伤,保证移植后苗木能够快速恢复生长。
另外,规程还特别提到榉树种植密度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推荐的株行距分别为:用材林4米×5米或4米×6米;园林绿化则采用3米×4米或者更密一些的布局。合理的密度配置不仅有利于树木间的通风透光,还能避免过度竞争导致资源浪费。
最后,在日常管护方面,规程要求定期修剪整形,及时防治病虫害,并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施肥作业。通过持续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促使榉树林分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榉树栽培技术规程》(DB33/T 2144-2018)从育苗到成林整个过程都给出了详尽的操作指南,为榉树栽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遵循此规程,可以显著提升榉树栽培的成功率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