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的基本原则、调查与监测、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城市绿化中悬铃木的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rol of Plane Tree Pests and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150-2018《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悬铃木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治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悬铃木”、“有害生物”等基本概念。例如,“有害生物”是指对悬铃木生长发育、观赏价值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生物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病原菌、害虫和杂草。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基础认知。
防控原则
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控过程中应优先采取措施防止有害生物的发生,如加强日常管理、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等。同时,在必要时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监测与预警
要求定期开展悬铃木健康状况调查,并建立监测网络。具体而言,应设置固定的观察点,记录不同季节内可能出现的有害生物类型及其数量变化趋势。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综合防治措施
# 化学防治
当有害生物达到一定密度影响到树木正常生长时,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处理。但需注意控制用药量,避免污染周边环境以及伤害非目标物种。
# 物理防治
包括修剪病枝、清除枯叶等手段来减少病原体滋生场所;利用灯光诱捕成虫等方式降低虫口密度。
# 生物防治
鼓励引入天敌昆虫或者微生物制剂来进行自然控制。比如投放瓢虫对付蚜虫,施加苏云金杆菌对付鳞翅目幼虫等。
应急响应
对于突发性大规模爆发的情况制定了快速反应机制。一旦确认某种严重威胁到来,则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实施紧急处置,同时做好信息通报工作。
环境保护要求
在整个防控过程始终贯穿绿色环保理念。尽量选择对人畜安全且易于降解的产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开人流密集时段;妥善处理废弃物防止二次污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悬铃木有害生物防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导内容,还特别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把控以及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这对于我们有效管理和维护城市绿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