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杨梅天牛测报调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杨梅种植区天牛类害虫的监测与测报调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casting and Surveying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Waxberry - Part 4: Waxberry Bee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148.4-2018 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4部分:杨梅天牛》是浙江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专门针对杨梅天牛的测报调查制定的技术规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调查对象与范围
标准明确指出调查对象为杨梅天牛,包括其成虫和幼虫。调查范围涵盖了杨梅种植区内的所有杨梅园,特别是那些曾经发生过杨梅天牛危害或者具有较高风险的果园。这有助于全面掌握杨梅天牛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杨梅树的危害程度。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设定在每年的特定月份内进行,具体时间为每年的5月至9月期间。这是因为这段时间正是杨梅天牛活动频繁期,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其种群动态变化。
调查方法
# 1. 成虫调查
采用人工捕捉法,在清晨或傍晚时分,利用灯光诱捕器或直接手捕等方式收集杨梅天牛成虫样本。每块样地设置不少于10个捕捉点,并记录下每次捕捉到的个体数量及性别比例等信息。
# 2. 幼虫调查
通过观察树干上的产卵孔、蛀食痕迹以及新鲜木屑来判断是否存在幼虫侵害。当发现疑似症状后,可剥开树皮检查内部是否有幼虫存在。对于确定有幼虫侵入的树木,还需进一步统计受害部位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月份分别整理归类,并计算出每个月份内平均每个捕捉点上捕捉到的成虫数、受害株率等指标。同时也要注意记录当年与历年同期相比的变化趋势,以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规模。
防治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物理防治:如人工摘除卵块、刮除老皮;
- 化学防治: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定期喷洒;
- 生物防治:释放天敌昆虫;
- 综合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工作,提高植株抗性。
以上就是对《DB33/T 2148.4-2018 杨梅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程 第4部分:杨梅天牛》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从而有效控制杨梅天牛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