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场布鲁氏杆菌病净化的基本要求、监测方案、控制措施、评估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奶牛场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Brucellosis Eradication in Dairy Farms DB4117T246-201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246-2019《奶牛场布鲁氏杆菌病净化技术指南》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奶牛场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以下对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关于监测频率
标准规定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全群监测,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这一要求确保了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情况,避免疫情扩散。监测对象应包括所有成年牛和当年出生的犊牛。
二、检测方法选择
推荐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作为初筛手段,阳性样品需进一步通过试管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认。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减少假阳性率。
三、消毒措施
对于检出阳性的牛舍及周边环境,应立即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建议采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地面和墙面,并保持作用时间在30分钟以上。同时要定期更换饮水槽内的水并清洗干净。
四、淘汰策略
一旦发现布鲁氏菌病阳性个体,必须立即予以淘汰,并做好无害化处理。不得将任何阳性动物继续留在场内饲养,以防成为传染源。
五、疫苗接种管理
未发病地区的养殖场不宜盲目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若确有必要实施免疫,则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疫苗种类、批次号、接种日期等信息。
六、人员防护
所有接触牛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穿戴专用的工作服、手套和靴子,且不得随意走动至其他区域。工作结束后需彻底清洗双手并更换衣物才能离开作业区。
七、档案建立与保存
各奶牛场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档案制度,详细记载每一次检测结果、治疗过程以及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等内容。这些资料至少需要保留五年以上以备查阅。
八、应急响应机制
当发生疑似病例时,场方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隔离可疑病牛,限制人员流动,并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配合专业机构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九、持续改进计划
每个奶牛场都应该制定长期的净化规划,不断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案,努力实现零感染的目标。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来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该标准涵盖了从预防到控制再到最终根除布鲁氏菌病的全过程,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