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大豆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4104T 094-2019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发布的,为规范当地大豆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其中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例如推荐使用豫豆22号等高产品种。选择时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确保品种与环境相匹配。
二、播种
规程规定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亩播种量3-4公斤,行距4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播3-4粒种子。播种深度3-5厘米,覆土要均匀。
三、田间管理
规程强调要做好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苗期要进行一次中耕松土,花荚期要注意排涝防渍。化学除草可选用精喹禾灵等药剂。
四、收获
规程建议在大豆完熟期及时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留茬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水分降至13%以下时入库储存。
五、施肥
规程指出要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一般每亩施纯氮4-6公斤、磷8-10公斤、钾4-6公斤。花荚期可根据长势追施适量氮肥。
六、病虫害防治
规程要求密切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防控大豆食心虫、蚜虫等害虫,以及霜霉病、灰斑病等病害。
七、机械化生产
规程提倡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各环节都要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八、标准化管理
规程强调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制度。记录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情况,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
以上内容是规程的核心要点,各地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自身条件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