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金刺槐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黄金刺槐的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old Locust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金刺槐育苗技术规程》(DB4117/T 210-2018)是河南省针对黄金刺槐这一树种制定的地方性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种子采集与处理
标准规定,应在每年9月至10月期间,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成熟果实。采集后需将果实晾晒至自然开裂,取出种子并去除杂质。种子净度应达到90%以上,发芽率不低于75%。此要求确保了种子的质量,为后续育苗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播种方法
在春季解冻后进行播种最为适宜。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细作,并施足基肥。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播种深度约2-3厘米。每亩地播种量控制在5公斤左右。这样的播种密度既能保证苗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不会浪费土地资源。
三、幼苗管理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检查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当幼苗长到5厘米高时开始间苗,株距保持在10-15厘米之间。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四、移植与定植
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一般为30-40厘米)且具有5片以上真叶时即可进行移植。移植时要尽量保护根系完整,减少损伤。定植地点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定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木快速成活和健康成长。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
本标准特别强调了病虫害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议定期巡查苗圃,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对于常见的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可以使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喷洒;而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则可选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类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六、档案记录
所有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都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种子来源、处理过程、播种时间、田间管理措施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追溯整个育苗过程,也为今后改进技术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上述条款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提高黄金刺槐苗木的质量和产量,为绿化造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