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弱筋小麦节本增效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稻茬弱筋小麦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st-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Weak Gluten Wheat after Rice in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读《THAASS 0009-2023稻茬弱筋小麦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中关于“适期播种”的变化及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THAASS 0009-2018中,“适期播种”条款仅规定了播种时间范围为10月5日至10月20日,缺乏具体指导。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一条款得到了细化:将播种时间明确为10月10日至10月15日,并增加了土壤温度和墒情的具体要求——即5厘米地温稳定在16℃至18℃之间,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5%-80%。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基于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得出的最佳播种窗口。适宜的播种期能够确保弱筋小麦种子充分吸收水分萌发,同时避免冬季低温冻害风险。如果播种过早,会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后期产量;过晚则无法形成足够的越冬苗,降低抗寒能力。
那么如何正确把握这个播种期呢?首先要在播种前一周密切关注气象预报,确保播期内有连续3天以上的晴好天气。其次要提前检测土壤温度,可以使用电子测温仪测量不同深度的地温情况。当发现接近16℃时即可开始整地备播。此外还需注意保持田间良好的墒情,可通过灌溉或覆盖保水措施调节土壤湿度。
总之,新版标准通过更加精准的适期播种要求,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平衡成本与效益,提高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希望广大农户能够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