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的场地选择、设施设备、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管理、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育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of Qinling Fine-scale Salmon (DB61T 1194-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94-2018《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标准要求人工繁育环境需模拟秦岭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水温、水质和水流速度等。具体而言,水温应保持在10℃至15℃之间,pH值应在6.5至7.5范围内,溶解氧含量不低于6mg/L。这些参数确保了秦岭细鳞鲑能够在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2. 亲鱼选择与培育:标准指出亲鱼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挑选体长达到30厘米以上、体重超过300克且健康无疾病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亲鱼培育期间,需定期检查其健康状况,并提供充足的营养饲料,如新鲜的小鱼小虾或专用配合饲料。
3. 繁殖管理:在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的春季),需要密切监控亲鱼的行为变化。当发现雌雄鱼出现追逐现象时,应及时将它们放入产卵池中。产卵池内需铺设适宜的产卵材料,例如清洁的石块或人工巢穴,以利于受精卵附着。
4. 孵化管理: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水温控制尤为重要,一般维持在12℃至14℃之间。同时要保证水质清澈,避免因杂质导致的窒息死亡。孵化期间还需注意防止病害发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5. 幼鱼饲养:刚孵化出的仔鱼对环境较为敏感,在最初几周内要特别小心照料。初期可投喂微小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随着幼鱼成长逐步过渡到人工颗粒饲料。在整个饲养阶段,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管理和合理的密度控制。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中的一部分重点条文解析,实际操作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保障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育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