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遥感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流程、数据获取与处理、病害识别与分级、结果分析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利用遥感技术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进行监测和评估的工作。
Title:Wheat Stripe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遥感监测规程》(DB61/T 1040-2016)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利用遥感技术对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监测工作。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内采用遥感技术开展的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监测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病害类型,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术语和定义
1. 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2. 白粉病:由布氏白粉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穗部。
这些定义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病害的本质及其影响部位,便于在实际监测中识别病害。
三、监测方法
1. 数据获取:使用卫星遥感数据,要求空间分辨率不低于30米,时间分辨率不低于5天。
2. 数据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步骤,确保数据质量。
3. 病害识别:通过植被指数(如NDVI)变化检测病害发生情况。
这部分内容详细规定了从数据采集到病害识别的全过程,为监测工作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四、监测指标
1. 发病面积比例:指发病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
2. 发病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NDVI下降幅度。
这些指标用于量化病害的程度,便于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报告编制
监测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病害类型、发病面积比例、发病程度等信息,并附上相关遥感影像图。
以上是对该标准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