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甘薯田间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甘薯的田间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weet Potato Fiel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106-2017《甘薯田间生产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甘薯种植的各个环节,提高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种子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要求选用抗病、耐旱、高产的优质种薯作为繁殖材料。种薯应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并且大小适中。在播种前,种薯需经过消毒处理,通常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浸泡30分钟,以预防病害发生。
整地施肥
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施基肥时要注重平衡施肥,推荐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同时,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锌肥等,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栽插密度
栽插密度直接影响甘薯的产量和质量。标准建议春薯种植行距为80厘米,株距为30厘米;夏薯则适当增加行距至90厘米,株距保持不变。合理的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灌溉应遵循“浅水勤灌”的原则,在干旱季节及时补水,但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优先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收获与贮藏
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霜降前后,当茎叶开始枯黄时即可采收。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降低薯块含水量,然后入库贮藏。贮藏环境温度控制在10-1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定期检查并剔除腐烂变质的薯块。
以上内容基于DB61/T 1106-2017标准中的核心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希望能帮助到从事甘薯种植的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