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定性与定量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Microcystins in Source Water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178-2019《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类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定量分析。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引用了多个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等。这些引用文件为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方法原理
微囊藻毒素通过液相色谱分离后,利用串联质谱检测其特征离子。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类型的微囊藻毒素。
试剂与材料
标准要求使用的试剂应符合相关纯度要求,并建议采用无干扰的高纯度试剂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强调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对有机溶剂的选择和使用。
仪器设备
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以及相应的色谱柱等设备。对于仪器性能参数给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分辨率、灵敏度等指标,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样品采集与保存
明确了采样点的选择原则及采样容器的要求。同时指出,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发生变化。
分析步骤
详细描述了从样品预处理到最终数据分析的整个流程。特别提到样品净化步骤的重要性,这一步骤可以去除杂质并浓缩目标化合物,提高检测精度。
结果计算与表示
给出了如何根据峰面积或其他信号强度来计算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具体公式。同时提醒操作人员在报告结果时应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标准提出了多种质量控制措施。例如定期校准仪器、开展空白试验、重复性测试等手段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以上是对DB31/T 1178-2019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解读。这项标准不仅为实验室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