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梵净山绿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环境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与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梵净山绿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Fanjingshan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19—2018《梵净山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梵净山绿茶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明确了“梵净山绿茶”的概念,即以贵州梵净山区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绿茶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原料来源的地域性和产品的独特性。
2. 加工工艺流程:标准规定了从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到干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例如,在杀青过程中要求温度控制在180℃至220℃之间,时间为3分钟至5分钟,确保茶叶颜色翠绿且香气高扬。这些参数对于保持绿茶特有的色香味至关重要。
3. 加工技术要求:
- 鲜叶采摘:标准指出应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作为原料,并且要求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完成加工。
- 摊放:鲜叶需要均匀摊放在清洁的竹席上,厚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阳光直射,摊放时间一般为4小时至6小时,目的是让鲜叶适度失水,增强后续加工效果。
- 杀青:采用滚筒式杀青机进行,注意调整进风量和滚筒转速,保证杀青均匀。
- 揉捻:根据茶叶大小调整压力和时间,确保成条率不低于85%。
- 干燥:分初烘和足干两个阶段,初烘温度70℃~80℃,足干温度50℃~60℃,直至含水量降至6%以下。
以上内容反映了梵净山绿茶加工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旨在生产出符合标准且高品质的产品。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升梵净山绿茶的整体品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