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梵净山扁形绿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与记录。本文件适用于梵净山扁形绿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Fanjing Mountain Flat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20—2018《梵净山扁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梵净山扁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以及检验方法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梵净山扁形绿茶”的概念,即以贵州梵净山区无性系茶树良种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或现代机械加工而成的具有扁平挺直形态特征的绿茶产品。这一定义强调了原料来源的特定性和成品形态的独特性。
加工工艺流程
标准详细描述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主要包括:
- 鲜叶采摘:要求选择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作为原料,并注意避免机械损伤。
- 摊放:将采摘后的鲜叶均匀摊放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厚度控制在5cm左右,时间为4-6小时,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并适度萎凋。
- 杀青:采用高温快速杀青的方法,确保茶叶内部酶活性被完全抑制,同时保持色泽翠绿。
- 做形:通过压扁机或手工操作使茶叶形成扁平整齐的形状,这是形成梵净山扁形绿茶独特外观的关键步骤。
- 干燥:分初烘和足干两个阶段进行,初烘温度较低,足干则需提高温度以固定品质。
- 拣剔与包装:去除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茶叶,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包装。
技术要求
在技术要求部分,标准对成品茶的各项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 感官品质: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五个方面。其中,外形要求扁平挺直、光滑匀整;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长持久;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齐。
- 理化指标:水分含量不超过7%,总灰分不超过6.5%,水浸出物不低于36%。
- 卫生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及其他有害物质。
检验方法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标准还提供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如感官审评法用于评估茶叶的外观和内质;化学分析法测定水分、灰分等理化指标;微生物检测确保卫生安全。
以上是对DB5206/T20—2018《梵净山扁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中重要条文的解读。这些内容不仅规范了梵净山扁形绿茶的生产过程,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