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梵净山红碎茶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标识、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梵净山区域内红碎茶的加工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Fanjingshan Cuihong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22—2018《梵净山红碎茶加工技术规程》是贵州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梵净山红碎茶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梵净山红碎茶”进行了明确界定,指采用梵净山区特定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红碎茶产品。
2. 原料要求:规定了用于制作梵净山红碎茶的鲜叶应来自梵净山区内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并且要求鲜叶新鲜、无污染、无病虫害。同时强调采摘时间应在每年春季和夏季,以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质量。
3. 加工工艺流程:标准详细描述了从鲜叶到成品茶的整个加工过程,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技术参数,比如萎凋时间一般控制在4-6小时之间,发酵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范围内。
4. 加工技术要求:
- 萎凋:鲜叶摊放厚度不宜超过15厘米,室温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75%-85%。
- 揉捻:根据茶叶大小调整压力与时间,保证细胞破损率适中(约80%-90%)。
- 发酵:需在通风良好且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期间要定期翻动以促进均匀发酵。
- 干燥: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分两次完成,第一次脱水至含水量30%左右,第二次降至5%-6%。
5. 检验方法:对于出厂前的产品,必须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感官审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如水分含量、总灰分、水浸出物等项目。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成品茶需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号等信息,并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仓库储存时则需远离有害物质源,环境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低于75%。
以上内容构成了梵净山红碎茶加工的基本框架和技术指导原则,有助于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从而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