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都匀毛尖茶园中黑刺粉虱的监测和调查技术规范,包括监测方法、调查内容、数据记录与分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都匀毛尖茶园黑刺粉虱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Black Scale Aphid in Duyun Maotian Tea Gard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7/T 044-2018 都匀毛尖茶园黑刺粉虱监测调查技术规范》是针对贵州地区都匀毛尖茶树种植中常见的一种害虫——黑刺粉虱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入手,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监测对象与范围部分明确规定了黑刺粉虱的识别特征及其对茶树的危害程度。标准指出,黑刺粉虱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吸食茶树叶片汁液,导致叶片黄化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因此,在茶园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这一害虫的发生动态。
其次,关于监测时间安排,标准建议每年3月至10月期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调查。这是因为这段时间内气温较高且湿度适宜,有利于黑刺粉虱繁殖生长。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当茶树新梢萌发时更应加强监测力度。
再者,在取样方法上,标准提出了随机抽样的原则。具体而言,每个监测点需选取不少于10株茶树作为样本,并从每株茶树顶部、中部及底部各摘取一片完整叶片用于检查。这种做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整个茶园内黑刺粉虱的整体发生情况。
此外,对于调查记录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详细记录每次调查的具体日期、天气状况、不同部位叶片上的虫口密度等信息,并绘制出虫情分布图以便后续分析使用。这些详尽的数据有助于掌握黑刺粉虱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最后,在结果评价方面,标准设定了不同的预警级别。当某一区域内的平均虫口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即视为达到轻度或重度危害水平,此时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等多种防控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治理,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DB5227/T 044-2018》不仅明确了如何有效监测黑刺粉虱的发生发展规律,还提供了系统的调查技术和评估方法,对于保障都匀毛尖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