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原则、监测与诊断、综合防治措施及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acterial Canker in Kiwifruit (DB61T 1167-2018)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病害,为规范防治工作,陕西省发布的DB61/T 1167-2018《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在病害诊断部分,标准明确指出当植株出现枝干流脓、叶片萎蔫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细菌性溃疡病。特别强调在高温高湿季节需加强巡查,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取样送检,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确认病原菌种类。
关于农业防治措施,规程建议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提倡采用抗病品种如徐香、海沃德等,并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同时要求定期修剪病残枝叶,集中销毁减少病原积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果园灌溉应以滴灌或渗灌为主,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田间积水。
化学防控方面,标准推荐使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作为首选药剂。在发病初期即开始喷施,间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强调在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确保果品质量安全。另外,对于重病树体可采用涂抹药剂的方式进行局部治疗,增强防效。
生物防治章节提到可以利用拮抗菌制剂对病原菌进行抑制。规程建议选用经过验证有效的菌种如荧光假单胞菌等,按照推荐剂量均匀喷施于树干及叶片表面。同时鼓励在果园内种植绿肥作物,为有益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综合来看,DB61/T 1167-2018从病害识别到防治策略都给出了详尽指导。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保障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