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荧光渗透检测的方法、步骤、设备要求及结果评定。本文件适用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品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Title:Fluorescent Penetrant Testing - Specification for Method and Appl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J72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221-2018《荧光渗透检测方法》是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荧光渗透检测技术在陕西省的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及其制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主要用途,即通过荧光渗透检测来发现金属材料表面的裂纹、气孔等开口性缺陷。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荧光渗透检测”、“显像剂”、“清洗剂”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荧光渗透检测”被定义为利用渗透液渗入工件表面开口缺陷中,在紫外灯照射下观察到荧光显示的方法。这些定义有助于确保检测人员在同一语境下理解相关概念。
3. 检测前准备:要求检测前应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选择合适的渗透剂类型。清洁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同时,根据工件材质和预期缺陷大小合理选择渗透剂,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4. 渗透时间与温度控制:规定了渗透时间为10至30分钟,具体时长需考虑环境温度等因素。通常情况下,当温度介于15℃至50℃之间时,保持渗透时间为15分钟即可满足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渗透效果,所以要特别注意控制好工作环境条件。
5. 显像与观察:显像过程应均匀覆盖整个检测区域,且厚度适中。使用紫外线光源观察时,确保光照强度不低于1000μW/cm²,并佩戴适当的防护眼镜避免眼睛受到伤害。此外,还应注意背景亮度不超过20cd/m²,以便清晰地分辨出任何潜在缺陷。
6. 记录与报告:完成检测后,必须详细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件编号、检测日期、使用的设备型号及参数设置等。最终出具的报告应当准确无误,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审核签字确认。
以上仅为部分关键内容解析,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